- 脫離現實: 政府的再生能源目標(如2025年20%)我認為「根本做不到」,是「騙人」的。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在目前的規劃下是「鏡花水月」。
- 可調控電力不足: 過度偏重無法隨時調度的再生能源,而燃煤、燃氣、核能等可調控電力卻沒有實質增加,導致供電不穩。
- 過度依賴天然氣: 如1-2所述,這帶來了能源安全、價格波動與基礎設施(如三接)的巨大壓力。
- 政治凌駕專業: 能源政策被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綁架,而非基於科學和國家長遠發展的考量。
核心問題是「廢核」這個神主牌,導致一系列錯誤決策。
廢棄便宜能源:放棄便宜、乾淨、穩定的核能,改用昂貴、間歇、不穩定的風光綠電,是政策的根本錯誤。
重押天然氣:將天然氣作為基載電力,佔比高達50%,使台灣能源安全暴露在極高風險之下。
離岸風電效益差:風電在用電高峰的夏天沒風發電效率差,冬天有風時發電又因收購價太高導致台電鉅額虧損,效能與效益都很差。
電網強韌計畫的本質:耗資5600億的電網強韌計畫,絕大部分是為了替風/光發電併網鋪路,解決其不穩定性造成的衝擊,成本由全民承擔。
自相矛盾:台電努力撙節人事費一年省4億,但一方面風電在冬天風大時4天就讓台電賠掉9億,省小錢花大錢。
最大問題是理想很美,但跟現實差太多。
目標做不到:政府原本說2025年要達到「天然氣50%、燃煤30%、再生能源20%」,但綠能進度超慢,8年才多出6.1%,根本補不上廢核的缺口,只能繼續靠火力撐場。
邏輯不通:政府說核電廠年限一到就一定要關,結果缺電又偷偷讓除役的火力電廠繼續用,甚至沒有操作許可的電廠也照樣上。這不是很矛盾嗎?
對未來太樂觀:很多政策把希望放在像地熱、氫能這些還沒成熟、成本又高的新技術,但這些短期內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。
【出來打球啊04】台灣該不該用核能?前核電廠長來直球對決啊! ft.中華民國核能學會-林文昌廠長
興達、大林機組爆偷開?台灣現缺電危機?8/23核三公投…重啟核能有望?ft.林文昌|黃光芹-中午來開匯【CNEWS】2025/7/2 1200